过去十年是中国电子产业高歌猛进的十年,我们凭借人口红利和产业转移,不仅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在高精尖的半导体领域同样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土IC设计公司。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内设计公司大多擅长的是做消费级产品,鲜见满足工业甚至汽车安规标准的核心器件供应商。大批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比皆是。
当我们进入到物联网新时代,中国电子产业需要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智慧产品圈》有幸对话迈瑞微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李扬渊先生,听取了他对产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智慧产品圈Q1:
您的演示中通过简单的贴膜手段,轻松实现了智能手机的指纹破解,这是否说明指纹识别技术本身不够安全?
李扬渊:现有指纹识别算法规模化应用已经有40多年,在早期设计算法技术路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规避安全风险,因为是FBI主导的东西。该缺陷并非指纹识别算法本身的,而是个别不符合指纹识别算法规范的缺陷技术导致的,这是个新课题。
手机行业基本处于恶性竞争环境,我们可以看到指纹识别方案的价格已经跌到腰斩再腰斩,供应链的利润也低得不能再低。因此指纹识别的安全标准并没有真正的建立,也没有被严格遵守。
当进入物联网时代,安全会更加敏感——手机被人破解了,最多丢钱丢艳照,但是你家里的大门如果被轻易破解了呢?我们希望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物联网发展之初就建立极端严格的标准,全行业共同推广监督。
智慧产品圈Q2:
ICA联盟安全标准工作组对于提高终端厂商的物联网安全能力有什么价值?
李扬渊:ICA联盟安全标准工作组是由阿里发起成立,迈瑞微也是成员之一。我们有两个角色,第一是作为传感器IC商,为传感器的标准和指纹识别算法提供相应的建议;第二是作为指纹模块制造商角色,我们把指纹模块做不同的等级提升。
安全和很多产业不一样,很多产业是上到下一层层分级,每层独立建立标准即可,而安全是每个环节相互扣起来,严密地扣合成一条链条。这个链条工作交由终端厂商来做是不现实的。
迈瑞微可以做一个模块出口,以我们为硬件落地点,和阿里提供两个平台,一个是ID2,一个是阿里智家,在终端厂商看不见的一个后台层面把信息安全解决好,让终端厂商积极发挥它的强势和优势,比如制造、工业设计、物理防撬等,这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结构。
智慧产品圈Q3:
智能门锁等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会给指纹识别产业带来哪些挑战?
李扬渊:除了安全,质量是另一个主要挑战。智能门锁的第一个难点是宽温度。可能用在俄罗斯,也可能用在马来西亚,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并且,可能会被太阳暴晒,中国环境还好,一般是楼道门,美国欧洲市场主要都是户外门,100℃、125℃甚至150℃都有可能。
第二个难点是高冲击。传感器很敏感,一旦失效导致的后果又很严重,比如老人/小孩在屋里,你在门外进不去,六、七个小时锁打不开,里面会怎么样?这就是为什么公安部要求电子锁一定要有备用钥匙——当万一出现极端意外的时候,至少还能找到人来救命。
中国产业的现状在于国内设计公司大多数在境外投片,国内的代工厂大部分接境外公司的单,所以对一个完整产品的质量品控一直都没有整体建立起来。
要知道,高质量的完成产品和实现产品的功能完全是两个台阶,多数硬件企业一般会死在完成样品到高质量的批量生产这个中间的台阶上。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汽车级芯片,甚至几乎没有工业级芯片的原因:我们国内所谓工业芯片是空调冰箱类,这种室内温度范围既不会高于85℃,也不会低于0℃,它跟消费级其实在一个水平线。
智慧产品圈Q4:
品控不应该是代工厂的责任吗?
李扬渊:关于怎么把产品质量做好,多数设计公司选择的是“迷信”代工厂。其实不是这样的。
首先,他不知道你的产品坏的原因。我们通过分析产品坏的原因,比如剖片进去,发现某个地方断开了,把这些不良品原因找出来,和工厂进行一个协商探讨。所以设计公司管控的质量并不是制造工厂的重复,而是通过自己的产品流水中,找到分布极端的地方,它才会体现工艺的一些潜在缺陷。
第二,他不一定能及时发现问题。比如说最近我们通过监试数据发现异常,然后把这个晶圆退货,最终定位到一台机台坏了,马上禁用。如果我们反应再慢两星期,这个机台会毁掉我们几百张晶圆。
如果假定某个公司测试不给力,反应又不给力,他可能拿到一堆次品或者准不良品,抛弃掉觉得可惜,出货又觉得担心。这时候说不定有些公司会抛出去,有些公司会留下。但问题在于质量意识是统一的,你没有一个跟工厂配合紧密的反馈能力,说明质量意识淡漠。
智慧产品圈Q5:
除此之外,对品质的把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扬渊:所有精密仪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漂移,要按周期修调,可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智能门锁,都不可能后期修调,那么指纹识别模块运行多久会老化、会漂移、会失效?你自己必须心中有数。
高温高湿加速老化手段检测寿命,是业界普遍都认为可信的。我们讲讲有特色的:第一个,饱和盐水煮芯片,除了没加辣椒、红油,绝对比水煮肉的条件苛刻。一个星期煮完拿出来,还不够,第二步,纯水再煮一个星期。煮完两个星期,不但让它工作,还要检查图像是否飘移。
再比如,我们打静电的时候,一定要看到静电打到芯片内部去,被芯片吃掉,这个才算打到了。如果电弧从外面飘走,那不算。
温度循环的检验封装可靠性的一个基本点是-50~150°C度测500次。当然你也可以选择-25~100°C测500次,可是那样有意义吗?
有人会说,“这已经比消费电子好多了!”不是这样的。因为这种测试是验证性的测试,你只抓了几个个体。以我们对质量的评估角度来看,并不是设计值落在一个很好的质量范围内,而是说设计值往下偏到极限的时候,还在一个很好的质量范围和安全范围内,我们才认为这个产品的整体设计是可以大批量量产的。
图:对于指纹识别产品而言,最弱个体高于实用中最苛刻的条件,才是可靠性。
也许有些厂商经验不足,对指纹识别品质没有足够的理解,所以他可能选择了设计值刚好过门槛线这种方法,最后会导致大批量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
智慧产品圈Q6:
从消费电子到物联网,中国产业如何求变?
李扬渊:安全跟质量这两个话题,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中国产业在过去多少年来在某些领域打败国外的产业,往往是因为对质量不够重视,反而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市场容忍点。
市场容忍的是60分,美国老牌企业他们就偏执的做90分,最后被做60分的打败了。可是市场竞争也是有梯度的,如果全部人都去做60分,就会在60分内部发生恶性竞争。
当我们接近临界值的时候,边际收益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但是如果你突破边际呢,会发现很广阔的天空等着你去玩。一定要做整个国内产业大环境真的稀缺的东西,那就是极致的质量和极致的技术水平。
我们不只是想把自己的技术做好,还要带动一票伙伴共同升级。比如我们的模块统一尺寸、统一安装接口,具备持续的向后兼容性,这是一个亮点。这不只是迈瑞微的能力,也是晶圆代工、封装、材料一起提升能力的结果。
再比如,我们今天的嘉宾里面有潮州三环。他们很早就定了要做手机结构陶瓷背板,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产品帮你把产能先养起来,是很难一步跨越的。迈瑞微的陶瓷盖板订单以及带动起来的行业潮流所形成的订单,对三环公司来讲就是一个跳板。
有了陶瓷盖板这个产品,他们迅速备产能、持续性研发,才有了手机陶瓷背板的技术成熟。这也间接导致三环在陶瓷结构件方面遥遥领先日本京瓷,实现了国内产业对国外产业的一次超越。
所以我总结就是——一起携手,突破边际。
来源:智慧产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