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日早间消息,高通今天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高通第一财季净亏损为6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7亿美元;营收为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0亿美元增长1%。高通第一财季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对第二财季业绩的展望则不及超出预期,导致其盘后股价下跌0.5%。
以下为财报具体内容:
净收入/亏损
在截至12月24日的这一财季,高通的净亏损为6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7亿美元,上一财季的净利润为2亿美元;每股摊薄亏损为4.03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46美元,上一财季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11美元。高通第一财季运营利润为29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亿美元下滑96%,比上一财季的3亿美元下滑91%。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高通第一财季净利润为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亿美元下滑18%,比上一财季的14亿美元增长7%;每股摊薄收益为0.98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9美元下滑18%,比上一财季的0.92美元增长7%,这一业绩超出分析师预期。据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提供的数据显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第一财季每股收益为0.91美元。
为何第一财季会出现这么大的亏损?高通表示,受税改与新就业法的影响,高通在 2018财年第一财季认列全部费用。此外,高通也在第 1 季认列来自欧盟执委会的 9.97 亿欧元罚款。受此影响,高通第 1 季净损 59.53 亿美元、相当于每股亏损 4.03 美元。
营收
高通第一财季营收为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0亿美元增长1%,比上一财季的59亿美元增长3%,这一业绩也超出分析师预期。据FactSet提供的数据显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第一财季营收为59.2亿美元。
高通第一财季来自设备和服务的营收为47.0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1.39亿美元;来自授权的营收为13.64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8.60亿美元。高通第一财季总运营成本和支出为60.3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2.21亿美元。其中,设备和服务营收成本为26.6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4.43亿美元;研发支出为14.2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13.11亿美元;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7.7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91亿美元;其他支出为11.8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其他支出为8.76亿美元。
高通CDMA技术集团第一财季营收为4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与上一财季相比持平;税前利润为9.55亿美元,同比增长32%,比上一财季下滑2%。高通技术授权集团第一财季营收为12.99亿美元,同比下滑28%,比上一财季增长7%;税前利润为8.87亿美元,同比下滑42%,比上一财季增长7%。
其它
高通第一财季运营现金流为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亿美元增长11%,比上一财季的24亿美元下滑27%。截至2017年12月28日,高通所持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总额为399亿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17财年第一财季末为298亿美元,截至2017财年第四财季末为386亿美元。高通预计,受美国政府税收改革法案的影响,2018财年有效所得税率约为297%,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有效所得税率约为8%。
高通在2018财年第一财季总共向股东返还了11亿美元现金,其中以派发现金股息的方式返还了8.44亿美元,约合每股0.57美元;并回购了370万股普通股,以此形式向股东返还了2.25亿美元现金。高通在2018年1月12日宣布,该公司将向股东派发每股0.57美元的现金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18年3月21日向截至2018年2月28日营业时间结束为止的在册股东发放。
高通预计2018财年第二财季营收为48亿美元到56亿美元,同比下滑4%到增长12%,其中值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据FactSet提供的数据显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期高通第二财季营收为55.8亿美元。高通预计第二财季每股收益为0.41美元到0.51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8%到增长2%;不计入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高通预计第二财季每股收益为0.65美元到0.75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4%到51%,远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据FactSet提供的数据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高通第二财季每股收益为0.86美元。
不过,高通所预测的 2018 财年第 2 季财测中,并未包括与苹果 (Apple) 代工厂销售苹果产品相关的技术授权营收,也没有将恩智浦 (NXP) 营运成绩纳入考量。目前,高通并购恩智浦的计划,之前已经陆续获得美国、欧盟、韩国等地区与国家的审议通过,目前只剩中国还没有点头放行。
股价
当日,高通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上涨1.26美元,报收于68.25美元,涨幅为1.88%。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8:01(北京时间1日7:03)为止的盘后交易中,高通股价下跌0.35美元,至67.90美
综合自:新浪科技、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