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全球创新论坛(ID:bdqqcxlt)
来源:海汇众筹
编 者 按
▌一锅一锅的烂肉
中国企业缺乏创新曾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依稀记得2014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美国空军学院毕业典礼上放言:“我谅你们也说不出一个来自中国的创新项目、创新改变或创新产品。”作为一个热血中国青年,当时我就想上去大耳刮子抽他Y的。
什么叫没有创新?若说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你难道没听说过“四大发明”吗?你难道不知道我们算出圆周率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吗?就算到了现代,你难道没听说过中国的互联网吗?
但老美没说话,笑了笑,列了一长串中国互联网的名字:“中国的雅虎”、“中国的亚马逊”、“中国的谷歌”、“中国的Uber”……甚至还有一个人名——“中国的乔布斯”!瞬间奔溃!
再来翻检一下国内近几年少有的所谓技术创新,成果没多少,“笑果”却比比皆是。比如此前被誉为“治堵神器”的“巴铁”,最后被爆料是融资黑幕,比如所谓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机器人”结果却发现充其量只能算作智能手臂……
最后悲哀的发现,直至今天,拿得出手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还是那些廉价劳动力,30年过去了,中国制造也仍然生活在贴牌生产的怪圈之中。
实际上,由于欠缺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环境,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涉足所谓的“蓝海”一直是一批所谓中国创新企业的致胜法门,但实际上,蓝海只是他们希望省略艰辛技术创新而一夜暴富的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大部分以找到蓝海自居的创业者实际上身处“蓝沟”。
不少蓝海征途上的企业几乎忘记了蓝海概念的创造者钱金提出的“排他性”要义。由于缺乏技术屏障,他们找到的所谓“蓝海”其实完全不能阻止其他人的迅速进入,充其量是一条即将迅速干涸的沟渠。
这种“蓝沟”蹿红的速度比“网红主播”还快,直到死时,方能醒悟,啊,原来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所以,当爱拼车、考拉班车、那好网、老师来了、嘿客、e洗车、烧饭饭、e租宝等“明星”项目一个个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后面的投资人只得咬牙品尝这一锅用自己大捆大捆人民币炖出来的烂肉。
▌无法盛开的创新之花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技术创新还从未出现在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考虑范畴之内,创新的肉体都还没找着,就更别提创新的灵魂了,顶多有个外壳,上写“创新”二字,敲开后,仍是那堆破铜烂铁。
所以,迄今为止,真正依靠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还是凤毛麟角,有的是追逐各种风口,“羊毛出在猪身上狗埋单”的所谓互联网新模式企业,忽忽悠悠钱就有了。
那么,谁是埋单的狗呢?前来接盘的VC们和辛勤的园丁啊!当然,最后肯定还是全民埋单,羊毛只能是出在羊身上。
比如之前的O2O、滴滴打车,时下大热的共享单车,自膜拜、ofo摆满大街后,又出现一堆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领域的明日“独角兽”,目前至少有30家共享单车品牌加入激战,累计城市单车投放量据说超过30万辆,其中仅广州就有10多万辆。
各“独角兽”的“创新”特色也非常鲜明,让人一目了然,主要体现在名字和颜色上,什么优拜、小鸣、小蓝、小白、小红、小黑……重样不重色,一起摆上街头,赤橙黄绿青蓝紫,谁骑单车当街舞?
背后,则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搏杀,财富盛宴,今年一月,摩拜单车宣布完成D轮2.1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华平投资、携程、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创新工场等,至此,其累计融资已超过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
而其主要竞争对手ofo截至去年10月最新一轮融资时,也已累计融到了2亿美金左右(约合人民币14亿元)。主要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滴滴出行、小米科技、顺为资本、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天使投资人王刚、中信产业基金等。
仅两辆单车的融资就几乎囊括了半个中国所谓“最负盛名”创投圈,这场融资盛宴逼格足够高,明星足够耀眼,就声势而言不输此前的滴滴和Uber,不过,略显尴尬的是:42亿资本推动下的两家公司,所争抢的市场可能还不足20亿人民币!
根据麦肯锡研究报告以及汉能研究数据,目前国内两轮车出行的市场规模在1720亿次,按照客单价1元以及1%的渗透率计算,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为17.2亿元。即便经过炒作渗透率猛增到10%,市场规模也仅为172亿元!
这么多大鳄一拥而上的结果,必然是共享单车的过剩和拥堵,最终形成城市垃圾,进一步引发监管层反感,结局就是一地鸡毛,可是,烧过的钱可是真钱啊!如果这些钱能有个零头进入到真正的科技创新行业……
快速、来不及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引以为荣的复制式伪创新,让真正的对技术创新孜孜以求的企业无资可融,一个个被打入冷宫,这些所谓的著名投资人既掌握巨量资金,又拥有VC界的话语权,汲汲皇皇奔赴一场一场的投资盛宴,他们甚至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那些被他们所投企业复制和模仿的公司们无一不是以科技创新起家,并持续保持着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激情。
然而,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光芒过于耀眼,选择分享这种增长,其风险远远小于选择一家有潜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于是他们沉溺了,陶醉了,陷于泡沫盛宴不能自拔。
▌VC们的酒池肉林
前几年,圣诞节的一波扫黄轰动京城,创投圈更是炸开了锅,许多知名VC、互联网大佬、网红们被传深陷其中,平时都不怎么发朋友圈的大佬们,身正也怕影子斜,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引为一大奇观!
青楼自古以来就是一面镜子,照出来就一个字——钱,谁的钱多,小姐自然往谁的被窝里钻,比GDP数据实在,真实不虚。过去30多年,她们先后离开“煤老板”、实体企业主、房地产商的怀抱,用她们青春靓丽的身体投票,告诉我们资本 互联网才是今天财富浪潮的弄潮儿!
尽管中国的技术创新迫切盼望各路VC们慷慨解囊,但蓦然回首,却发现他们正一头扎在网红、共享经济的温柔乡,陶醉于所谓模式创新的资本盛宴,依偎在俱乐部小姐们的怀中……
在美国,VC的角色对于技术创新的崛起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存在,美国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从20年缩短为10年,甚至更短!VC们承担技术革新的高风险,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己的财富增值。
然而在中国,大部分VC们可不关心什么技术,因为他们有幸生存在全世界最不用担心投资风险的国度,只要概念炒的好,等人接盘没烦恼,而他们所谓的优质项目判定标准其实也很简单——能否赚快钱!
你问一个中国的VC,大街上随便一个卖煎饼果子的值不值得投?当然值得!原因很简单,煎饼果子有充分的用户需求,他只要卖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回款周期没问题,现金流有保障,这是一个优质的好项目!
这虽是一个笑话,却正是眼下一部分VC们正在做的事情。而说到互联网,逻辑甚至比煎饼果子还简单,你只要告诉VC们,我们是中国的Uber、airbnb、Snapchat等,就有一众VC争着抢着给你投钱,仅凭网站用户数这个单一的判定标准即可给出估值,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一夜暴富实在来得太容易,谁还TMD搞技术创新?
Copy一下,无限复制下去,取个洋气点的名字,就又诞生一家独角兽,至于用户数,那就“烧别人的钱,让他们烧不起、无钱可烧吧!”在此口号感召之下,所谓共享经济、网红经济遍地开花!
于是,农民兄弟,放下锄头,工人放下工具,教师放下课本,官员离开办公室,商人关掉店铺,私企老板关掉工厂,都干嘛去?当网红,搞主播啊,来钱快!惊得一个个拥有高技术却无资金的企业哑口无言!
▌食物链顶端的国家
到今天,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规模确实大,然而衡量一个企业国际化实力看的是三个硬性指标:高端产品、主流市场、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技术层次既低,又无法进入主流市场,放眼未来,红利终归有限,没有技术优势,只好仍做“世界民工”。
站在技术制高点,食物链顶端的是美国,是以色列。美国经济几经沉浮,但总能峰回路转,关键原因就在于不断的技术创新,60年代半导体,70年代处理器,80年代软件,90年代互联网……始终代表人类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甚至还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而以色列这样的弹丸小国,因为技术创新而得以在中东穆斯林强国围剿中遗世独立,其面积和北京差不多,人口不到北京的一半,但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数量却仅次于美国和中国,超过了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
如今的以色列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全球领先者、无人机行业的先驱,医学影像、滴灌以及其它各种技术的鼻祖,如果说美国的成功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话,以色列则差不多和我们同时建国,并且一直在和周边国家干仗,成天提心吊胆,为何以色列的创新如此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府以及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早在8年前,以色列人均的VC投资额就已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多倍。
在以色列,无论企业或者个人都可以向国家申请创新基金,国家判定其是否值得支持的标准是有没有技术进步,只要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哪怕非常小的进步也能得到资助。
至于这一创新项目何时成功,也绝非取决于什么权威机构为其颁发的奖状证书,而是取决于是否有商业基金愿意投他,在此期间,政府提供的资金可占企业初创期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所有运作资金的75%左右。
通常而言,这个周期为2-3年,在此之后,企业或者因为产品缺乏市场而夭折,或者走向市场自谋生路,而遍布以色列的风险投资机构则在此时开始介入。
政府的投入事实上是个杠杆,每一分投入平均下来会吸引四分的国际资本或民间资本投入到以色列创新公司。如果一个项目死掉,VC亏掉了LP的钱,但是政府完成了吸引四倍投资并且创造就业机会的使命。也正因为如此,政府不会占公司的股权,使得政府与公司的成败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最后都是交给市场评判!
而在中国,一个毫无背景的技术创新企业很难有出头机会,在诞生之初就面临强大的生存困境,这种困境一方面来自于银行和融资体系(根本贷不到钱),另一方面则来自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利。
整个市场的现状就是依靠模仿的企业比自主研发的企业过得滋润,依靠模仿就能在市场中立足,又不会因此受到惩罚,并且还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从而吸引到大批食利的所谓VC大佬,从而实现估值翻翻,成为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何乐而不为?
结果是,如华为、大疆这样的中国真正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凤毛麟角,最终选择了不上市,选择了远离中国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