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台积电美国厂成本高,员工及供应商压力很大

图片

2月23日消息,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一期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4nm。近日,《纽约时报》采访了11名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的员工,报道称,许多员工担心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可能会使台积电偏离研发重心,特别是中国台湾与美国潜在的文化冲突令部分员工不太愿意外派美国。

台积电2020年5月就宣布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量产5nm的计划,最初承诺投资120亿美元。去年12月,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一期项目召开首批机台进厂典礼,宣布将一期项目量产的制程升级为4nm,同时宣布启动二期工程,将2026年开始生产3nm制程技术。两期工程总投资金额激增至400亿美元。

《纽约时报》称,这项投资案充满考验。虽然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新厂有望协助美国迈向更自给自足的科技未来,但在部分内部人士眼中,这项400亿美元投资案是糟糕的经营决定。

台积电高层今年1月在法人说明会提到,受人工成本、许可证、遵守法规及物价高涨影响,赴美设厂成本比在中国台湾高出至少4倍。

接受《纽约时报》采访部分工程师说,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新厂会怎么整合中国台湾及美国员工令他们忧心。在中国台湾,工程师们不仅工作时间长、周末还要轮班,很多人笑称自己为公司“卖肝”。但这种牺牲对美国员工来说是不太可能接受的。

去年离开台积电的工程师Wayne Chiu表示,他曾想过加入台积电的海外扩张计划,但在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得不弥补美国员工的空缺后,他失去了兴趣。

“晶圆制造最困难的不是技术,”他说。“最困难的是人事管理。美国人在这方面最糟糕,因为美国人最难管理。”

三星名负责培训美国工程师的台积电台湾员工说,很难将他们的做法标准化。他们说,台湾员工通常可以不带疑问遵循上级指示,但美国员工则会挑战上级,质疑是否可能有更好的做法。

一名在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程师表示,有些美国员工被分派多项任务时做不好,有时甚至拒绝任务分派,而不是更努力完成交办事项。

接受采访的11名员工当中,有8名员工表示,台湾同事认为,被外派到亚利桑那州新厂后将比美国同事承担更多责任。

此外,台积电还需要附近的供应商为其亚利桑那州工厂提供原材料、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然而,一些试图加入其中的供应商表示,他们面临着劳动力挑战和高昂的成本。

亚利桑那州长春化工公司(Chang Chun Arizona)的总裁卡尔文·苏(Calvin Su)表示,该公司的工厂建设成本是台湾成本的10倍。他表示,由于不熟悉美国法规和建筑许可证,以及生产材料供应不足,导致成本上升。

这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的工程和施工承包商CTCI公司的董事长迈克尔·杨(Michael Yang)表示,亚利桑那州工厂的施工成本“远远超出”客户的预期。他说,除了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之外,这家芯片制造商还在与英特尔竞争熟练劳动力和建筑设备,英特尔也在亚利桑那州扩张。

“当我们一开始报告报价时,客户回答说:‘你疯了吗?’但事实就是这样,”杨先生说。

报道称,这些问题都凸显了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处境微妙。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晶圆制造商,掌握着业界领先的晶圆制造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重要性。但台积电夹在中美争夺科技领导地位的激烈竞争中,虽然台积电想办法避险,却发现自身行动也将带来不一样的紧张局面。

台积电在北凤凰城的进一步扩产,意在让先进芯片生产更接近美国,远离可能陷入的中美对峙局面。但台积电公司内部仍对此忧心,加上美国建厂及运营成本高昂、管理挑战重重,显示将复杂无比的制程从台湾移植到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有多困难。

曾任科技分析师的私募基金柯克兰资本(KirklandCapital)董事长杨应超说,就经营角度来看,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完全不合理,可能主要是因政治考量而被迫在美国设厂。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持续升级,特别是美国持续在半导体领域加强对于中国大陆的限制,再加上近几年的“缺芯”问题,使得台积电不得不考虑在海外布局。

以往台积电几乎所有晶圆厂都设在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但是现在不仅在美国设厂,也开始在日本设厂。此外,欧盟也希望台积电赴欧洲设厂,并计划提供诱人的补贴。此前有报导引述两名未具名知情人士话表示,台积电决定是否赴欧洲设厂已进入最后阶段。

针对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投资案引发内部疑虑,台积电发言人高孟华在电邮答覆中表示,赴美设厂决定基于多种因素,包括客户需求、市场商机与吸引国际人才的机会。她表示,台积电清楚台湾与海外晶圆厂存有成本差异,公司仍预期长远毛利率可观。

编辑:芯智讯-林子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