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消息,据韩国“中央日报”报导,近日韩国理工科学者之间讨论的热门话题,就是“来自中国的邀请”。其中,电机电子、材料、设计等专业的教授,特别是拥有半导体相关专利的教授,很多都收到了来自中国大学的邀请。
报导指出,碳纳米管(CNT)专家,曾任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BS)纳米结构物理研究团团长,专研新一代半导体与电池技术的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李永熙,已获得中国湖北工业大学聘用,目前正在该校的半导体与量子研究所任教。
另一名被中国挖角的韩国专家,是韩国理论物理学家、前韩国高等科学研究院(KAIST)副院长李淇明,他在2024年退休后,就获得中国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BIMSA)聘用而前往任教。
报导提到,李永熙及李淇明分别于2005、2006年被韩国政府评选为“国家学者”,在基础科研领域具有崇高地位,但2人退休后均未能在韩国找到合适职位,遂选择到中国发展。相形之下,中国各省大学院校正积极挖角全球顶尖的理工学者,加速推动中国国家的“研发强国”战略。
自2012年起,李永熙教授担任韩国IBS纳米结构物理研究团团长,带领团队在奈米碳管、石墨烯、水分解催化剂、二维结构半导体等领域取得许多研究成果。自2018年以来,李永熙持续入选全球论文被引用频率前1%的顶尖学者行列。
根据报导,湖北工业大学聘用李永熙后,即成立“低维度量子材料(LQM)研究所”,并以“全球顶尖学者李永熙教授的团队、先进的研究设备、年薪26万人民币,并提供额外的居住与创业资金”为号召,大举招募研究人员,研究项目包括二维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首尔一所工科大学的教授表示,中国大学的挖角方案“就像旅行社的套餐一样”,如果受邀者“带着整个实验室过去”,应聘条件可以更好,让他非常惊讶。而他因为还在执行韩国国家项目计划,因此没有继续与中方谈下去,“但他们提供的研究环境极具吸引力,让我产生了兴趣”。
报导提到,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发,已对韩国存储技术构成了威胁。韩国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表示,像是中国的长江存储是芯片行业中,最早将混合键合技术应用于量产的业者,且拥有大量博士级员工,所以研发速度非常惊人。
编辑:芯智讯-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