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价格战愈演愈烈!国内大厂宁愿两年不盈利,也要确保市场份额?

12月MCU现货价止跌反弹-芯智讯

4月25日消息,由于电子行业库存去化不及预期,加上国内疫情解封后市场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半导体供应链再掀价格战,其中微控制器(MCU)成为了重灾区。不仅很多厂商降价、降库存,更有MCU大厂喊出了“宁可两年不赚钱,也要确保业绩(营收)与市占率”。

MCU应用领域广泛,几乎所有电子终端产品都会用得到,比如厨房家电、生活家电、汽车、工业用、医疗用、教育用等都有搭载微控制器。近年来国内厂商在MCU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过去几年缺货潮当中,迅速崭露头角。

去年底国内疫情全面解封初期,业界原本看好内需市场将有强劲复苏动能,因而扩大备货,无奈实际状况不如预期,导致库存水位节节攀升,国内MCU厂商也不惜进一步降价抛售。

近日,三伍微电子创始人钟林就在其个人公众号上透露,“市场传闻,国内一家MCU上市公司计划两年不盈利,也要确保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

钟林还表示:“MCU是个很细分的赛道,各种国产MCU公司有100多家,各细分市场面临很大的去库存压力,各细分赛道也是一堆的MCU公司在竞争,最后一定会杀到负毛利,完成洗牌结束。”

某国产MCU厂商负责人也向芯智讯透露:“2022年上半年之时,MCU价格战就已经打的比较激烈。”不过,由于此前MCU市场因为缺货价格上涨了很多,所以当时的价格战之下,很多还是能够维持在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疲软,以及海外MCU大厂交期缩短、现货价格下跌,国产价格战也是愈演愈烈。

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面对国内MCU厂商的价格战,有不具名的台湾MCU厂商坦言,目前大陆中小型微控制器厂报价“真的很低”,现在为了更快速去化库存,并且维系客户关系,台系MCU厂商也只能忍痛牺牲毛利,在价格上让步一些,以换取客户订单。同时,配合的渠道商也有消化库存压力,也会来要求让利,使其有更大的弹性可操作空间来刺激市场买气。

根据台湾上市的MCU设计公司今年1-3月收入来看,1月的份的收入已经是创下近两年多来的新低,2月和3月才开始有一些恢复,但仍不及2021年和2022年同期的水平。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MCU传统旺季的第二季度,但台系MCU厂商大多表示,“就算大陆订单回温,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欧美市场还是太弱了。”

相关企业高层坦言,“库存水位高、总体经济形势杂音太多,这两个因素让MCU产业从没看过这么差的状况”。

从台系MCU厂商的库存水位来看,MCU的库存调整将会持续到今年第三季度,主要是在大陆疫情解封之后,整体市场订单需求有所回补,但拉货力道确实不如先前预期,仍是为了618消费性旺季而准备。

报道称,目前客户端可以接受台系MCU厂商的产品报价比大陆MCU厂高一些。例如最近一两周接到的订单,就是降低一点价格后,但仍比陆厂高,而客户也愿意下单。

台湾MCU业者预期,短期内牺牲报价,等自身库存降低到一定水位后,接下来要再向上游晶圆代工厂下单时,就会去争取更低的生产成本,创造更好的毛利空间。即使晶圆代工厂不愿意在价格上让步,手上库存总有消化完的一天,到时候产品价格就会逐渐回到市场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德州仪器、NXP、瑞萨、英飞凌、Microchip等国际MCU大厂的需求也在下滑,交期也在持续缩短至接近正常水平,仅部分MCU料号仍存在缺货。叠加今年一季度市场恢复不及预期,这也使得原厂和代理商的整体库存水平上升,目前现货市场价格也在持续回落。

德州仪器报告的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了3.4%至46.7亿美元,打破了 2020 年以来的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今年1月下旬,德州仪器还下调了对于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预测至41.7 亿美元至45.3亿美元,低于市场分析师预期的目标。

德州仪器投资人关系主管Dave Pahl 在财测会议上告诉市场分析师表示,2022 年第四季度取消订单的情况有所增加,原因是来自于客户积极减少库存,这使得第一季需求低于季节性的传统状况。而这情况还持续蔓延,即使是更具弹性的模拟IC业务也开始表现出疲软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从具体的产品类别来看,消费类的通用MCU杀价幅度是最大的,而工业和汽车MCU则相对比较坚挺,部分仍存在缺货。据芯世相的数据,目前NXP汽车MCU系列FSx、MCFx交期依旧紧张52周起步;Freescale的MK系列交期维持45-50周,较于2022年有所缓解;16位MCU中S9x系列供应紧张,现货价格在非常高位。Microchip热门的ATMEL的8、16位MCU产能依旧紧张,部分ATXMEGAx交期持续高达52周;英飞凌的高端汽车MCU (以SAK开头) 因无法替换一直比较紧俏。

图片

△2021年全球MCU市场格局

总结来说,此前国产MCU厂商的大爆发很多是基于市场需求增长、海外大厂缺货、国产替代的市场机会所带来的,但这其中更多是低端市场的低水平的替代,在中高端市场,特别是在中高端的工业及汽车MCU市场,依然是海外MCU大厂的天下。而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疲软,海外MCU大厂的扩产完成,交期及价格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国产MCU厂商无疑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洗牌”将在所难免。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