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台积电对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三星、SK海力士压力山大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导,为以顺应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持续推动“美国制造”的政策,台积电3月4日于宣布在美国投资增加至1650亿美元,新建3座晶圆厂及2座先进封装厂之后,对韩国芯片制造大厂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半导体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它们可能也将被迫追加在美国的投资。2025年3月5日
业界 Marvell宣布推出首款2nm芯片 美国当地时间2025 年 3 月 3 日,数据基础设施半导体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Marvell Technology展示了其首款用于下一代 AI 和云基础设施的 2nm 硅 IP。该工作芯片采用台积电的 2nm 工艺生产,是 Marvell 平台的一部分,用于开发定制 XPU、交换机和其他技术,帮助云服务提供商提升其全球运营的性能、效率和经济潜力。2025年3月4日
业界 台积电对美投资增至1650亿美元:将再建3座晶圆厂,2座先进封装厂! 美国当地时间3月3日,晶圆代工龙头大厂台积电宣布,有意增加1,000亿美元投资于美国先进半导体制造。此前,台积公司正在进行650亿美元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先进半导体制造的投资项目,以此为基础,台积电在美国的总投资金额预计将达到1,650亿美元。2025年3月4日
业界 台积电CoWoS扩产计划不变,目标年底产能将达每月7万片 3月3日消息,近日市场传闻台积电CoWoS先进封装产能遭大客户砍单,使得台积电CoWoS今年平均月产能下滑到6.25万片,低于原先市场预期的7万片之上,同时英伟达下单的月产能从原预期4.2万片左右,降至3.9万片,博通、Marvel也加入对CoWoS订单砍单的行列。不过,随后多方人士均对此出传闻进行了辟谣。2025年3月3日
业界 英特尔前CEO批评董事会:建议迎回帕特·基辛格! 3月3日消息,据外媒Tom’s Hardware报道,处理器大厂英特尔(Intel)前首席执行官(CEO)克雷格·贝瑞特(Craig Barrett)在《财富》(Fortune)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表示,英特尔不应该将业务分成两部分,尤其是Intel 18A刚获得技术突破,即将赶上台积电N2制程的时刻。2025年3月3日
业界 四位英特尔前董事联名发文:反对台积电入股英特尔晶圆制造业务 3月2日消息,据外媒Tom’s Hardware报道,针对台积电将入股或控制英特尔晶圆代工厂传闻,近日英特尔的四位前董事在《Fortune》(财富)杂志上撰写专栏文章称,说这是一个糟糕的想法,并建议将英特尔制造业务拆分给一家由美国投资者拥有的独立公司。2025年3月2日
业界 传台积电拟投资AI芯片厂商FuriosaAI,Meta则计划收购! 2月27日消息,据韩国中央日报报导,晶圆代工龙头大厂台积电正在计划投资韩国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新创公司FuriosaAI。2025年2月27日
业界 台积电将入股英特尔晶圆厂?中国台湾官员:没收到这个信息 2月25日消息,针对台积电将控股/参股英特尔晶圆厂的传闻,中国台湾省经济部长今日在立法院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没有收到这个信息。2025年2月25日
业界 英特尔前首席架构师Raja Koduri:英特尔官僚文化“扼杀创新”,但仍有望转型成功! 2月24日消息,最近有关英特尔分拆话题不断,英特尔前首席架构师Raja Koduri(2023年3月从英特尔离职创建一家生成式 AI 游戏软件初创公司)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指出,英特尔虽然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但是很内部的官僚文化“扼杀了创新”。但是,Raja Koduri认为,英特尔仍然有能力与最优秀的公司竞争,需要积极转型,提升组织效率,制定目标并坚决执行。这一切都不容易,英特尔的所有高层都必须经历痛苦的转型。2025年2月24日
业界 台积电今年超70%先进封装产能被英伟达包下 2月24日消息,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称,近日业界传出消息,英伟达(NVIDIA)最新Blackwell构架GPU芯片需求强劲,已包下台积电今年超过70%的CoWoS-L先进封装产能,出货量以每季环比增长20%以上逐季冲高,助力台积电营运热转。2025年2月24日
业界 台积电对独立经营或参股英特尔晶圆厂毫无兴趣? 2月21日消息,据美国财经网站Quartz报导,针对台积电将控制或参股英特尔晶圆厂的传闻,长期关注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新闻平台Culpium创办人高灿鸣(Tim Culpa)表示,台积电并未有意愿入股英特尔,因为无论是独立经营或合资英特尔晶圆厂,都毫无吸引力。2025年2月21日
业界 美国晶圆厂建设时间与成本均是台湾的2倍! 2月19日,专门从事晶圆厂等高科技设施建设的领先工程、建筑和设计公司 Exyte 发布报告称,虽然在中国台湾建造一座晶圆厂大约需要19个月,但如果在美国建造一座同样规模的晶圆厂则需要长达38个月,几乎是中国台湾的两倍,并且建设成本大约是中国台湾的两倍。2025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