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以“释放AI潜力”为主题的2017英特尔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此次会议上,英特尔展示了从端到端的全栈式的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包括中国电信等众多合作企业和单位均上台介绍了与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会后,芯智讯也第一时间对于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总工杨明川博士以及英特尔公司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梁雅莉女士进行了专访。
释放AI潜力关键:计算力与数据
2016年随着谷歌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概念被成功引爆,甚至不少人将2016年称之为“AI元年”。但其实,人工智能技术很早就已经存在,比如早在1997年,“深蓝”计算机就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当然这只是相对初级的人工智能。现阶段,人工智能的潜力正在被快速释放,而这主要得益于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计算力指数级提升。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60年代,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了摩尔定律。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的数目,约每隔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也就是说,同样的成本下,每隔24个月,计算性能会将提升一倍以上。时至今日,摩尔定律依然有效。而随着这么多年摩尔定律的持续推进,计算力也在不断的迅猛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全世界所需的晶体管为2.5×10^20个。而现在,英特尔单颗最新的酷睿芯片的晶体管数就超过了1.7×10^10个。相比1971年英特尔第一颗芯片4004相比,性能提高了40多万倍,但是晶体管大小只有前者的50万分之一。
随着计算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人工智能开始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今年比较火的人工智能音箱,其能够对于人的语音指令进行实时的识别并快速的做出正确反馈,从而给用户带来不错的使用体验。但是如果计算力不够,那么智能音箱读懂人的语音指令并做出反馈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一个语音指令需要半分钟才能得到反馈,那么显然这个设备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同样,对于自动驾驶来说,对于数据处理器的实时性要求更高,如果没有强大的计算力做支撑,很可能当人工智能发出刹车指令时,车祸就已经发生了。
当然,光有强大的计算力也不够,要想人工智能变得更加的智能,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和学习。如果将人的大脑的比作处理器,那么这就是一个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处理器,而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四肢、皮肤就都是我们的传感器,用来收集外界数据,通过持续不断的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归纳和学习,人脑也变的越来越智能。可以说,数据将是驱动人工智能的重要“能源”,是释放人工智能潜力的一大关键。
中国电信转型战略 3.0:拥抱人工智能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其作为数据传输的服务商,拥有着海量数据资源,在释放人工智能潜力上无疑有着巨大的先天优势。
早在2016年,中国电信就明确了转型3.0战略,其核心内容就是“三化”,即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网络智能化其实就是要把电信的网络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电信的网络更灵活、更具备扩展性、更适应业务需求;业务生态化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拓行业市场,提供智能的行业解决方案,同时扩展行业应用生态,与更多的行业伙伴进行合作;运营智慧化,就是将内部的各种业务流程、内部的管理体系,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提升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电信的这“三化”的核心就是“智能化”,所以人工智能也就成为了服务于中国电信转型战略的关键所在。为此,中国电信很早也开始了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信目前已经推出了“运营商智能化的数据中心”,在其之上,还衍生出了基于AI的“定制化服务器”,基于AI的“云管平台”,基于AI的PaaS平台以及云应用。
在面向行业的AI应用方面,中国电信还联合公安部推出了“智察”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犯罪,指导警力部署。根据中国电信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过“智察”平台,只需针对辖区10%的区域进行巡查,即可有效击中92%的侵犯财产类犯罪。非常的具有实际意义。
中国电信携手英特尔,深化AI领域合作
目前众多的芯片厂商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重注。而英特尔则是目前唯一家能够提供端到端完整的完整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厂商。从云端的Xeon、Xeon Phi到新一代服务器平台Purley,再到专为深度学习而打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ervana(NNP),再到面向终端的Movidius神经计算棒,英特尔提供了丰富的硬件解决方案,包括处理器、存储和互联技术,同时还提供了完整的库和语言、框架和工具支持等。
正如前面所说,得益于在数据上的先天优势,中国电信在释放人工智能潜力上有着巨大的先天优势。不过,光有数据还不够,还需要强大的计算力和AI算法,这样才能够从海量的数据当中更加快速的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及时的做出分析和预判。这也是为何中国电信选择与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电信还与英特尔成立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英特尔将为实验室投入人工智能硬件平台及配套软件工具,供中国电信基于相关硬件平台开展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研发、应用,以及开发硬件技术对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的加速能力评测,为中国电信制定相关的行业、企业标准提供参考,推进中国电信的人工智能生态建设。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和英特尔之间的合作由来已久,很早双方就在数据中心、芯片方面就有很多的合作。从去年开始,我们在AI领域有了更为深入的合作,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结合行业的需求做一些基于AI的行业解决方案方面。英特尔和我们成立联合实验室,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底层的至强融核系列的一些硬件的芯片和设备。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些基础的设备,英特尔的专家和我们一块儿在算法优化上、平台构建上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后续我们还会在边缘计算、FPGA这样一些领域继续开展深入合作。”针对双方的合作,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总工杨明川博士这样介绍到。
英特尔公司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梁雅莉则表示:“我们和电信研究院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不仅能够帮助中国电信未来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各个行业应用上,同时,我们也能够了解到,针对不同的场景,比如安防、智能农业、公安等,到底什么样的英特尔平台才更适合。人工智能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不断的发展和演进。不同的应用场景,应该会需要不同的平台来承载。”
接下来双方的合作重点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至强系列,包括至强融核、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架构,打造面向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在这个层面会形成人工智能的一些基础平台。另一方面,结合行业的需求,把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技术融合起来,通过融合去解决行业的需求。
“比如面向边缘计算的VPU等,这样的技术,未来在行业应用里会有非常大的空间,这块也是我们在未来和英特尔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和落地的重要一点。”杨明川博士举例说到。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物联网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多年之前,物联网就经历过一波发展热潮,但是随后便冷了下来。而现在,由于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又赋予了物联网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融合,我觉得这是行业发展趋势。”杨明川博士表示,把人工智能的能力和物联网终端集成,一方面能够解决很多业务需求的问题,比如延迟问题、终端智能的问题。另外,可能会带来一个更好更新的计算模式,在这个计算模式里面,包括物联网和终端之间还可以进行协同。未来物联网和AI的结合会使得这个产业有更大的飞跃。这方面对于运营商来讲也是很好的机会,中国电信也在建设物联网,也有行业经验和行业的解决方案,这方面如果再把AI能力、大数据平台能力有效结合,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产业更新的机会。
多年前,中国电信就曾推出面向视频安防领域的“全球眼”业务,这是面向城市安防的整体解决方案,也属于是物联网的范畴。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电信也准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重新改造。
杨明川博士表示:“在这个基础业务的基础上,我们现在也希望逐渐引入一些智能化的元素。之前我们更多地是从建设方面,包括工程建设、宽带这方面,后续我们更多是把智能元素加入进去,结合我们的智慧城市的需求,利用视频识别技术、分析技术,以及包括电信的大数据和其他的政府的、公安的数据关联打通,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梁雅莉也表示,“英特尔之前把很多注意力放在后端,现在也开始发力终端侧,覆盖物联网终端。正如杨博士所说,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是未来的方向。我们需要为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人工智能体验。人工智能的潜力的释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共同来推动,当人工智能的能力能够从电信、医疗、教育、政府、金融等支柱行业当中释放出来之时,那可能才是人工智能普及和收获的时期。”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