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中国航天六院及张小平本人回应

近日,微信上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剑指研究所、国企的人才机制和低效。

新京报记者求证发现,文中主角张小平确有其人,年初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辞职,但多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文章写的夸大其词,多处细节失实,但不能否认,问题是存在的。”

文中“航天601所” 是“航天六院十一所”

2018年9月,有份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航天601所)盖公章的《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工作》文件流传开来,公文主要内容如下:张小平,男,研究员,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480吨液氧煤气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国家重大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任务,长期负责低温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及技术把关,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

“张小平确实在今年年初辞职,但是辞职原因并不清楚。”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并没有听说过航天601所,但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院属于航天六院,内部称呼是“六院十一所”,六院内部的人都没有听说过601所的说法。”

张小平是不是普通研究员?研究员是正高相当于教授

微信文章称,张小平只是个研究员,职称是副主任设计师,这是整个航天601所的最底层,因为整个航天601所,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

“不可能有70%,7%还差不多。”一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透露,副主任设计师是总体部门才有的职位,比例非常低的,“而且张小平已经是研究员了,这种科研单位,研究员非常难评,对文章要求很高,还有一定比例的淘汰率。”

该科研人员解释,研究员是教授,副研究员也就是高工是副教授,副主任设计师比例也没那么高,总师、副总师、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加起来大概也就占所有研制队伍的10%。

“所以,张小平研究员并不是微信文章中所说的小小研究员,负责关键技术岗位,而是一位高职级的研究人员。”该科研人员分析,“张小平离职会影响中国登月的说法,也太夸张了,只能说他此前负责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在采访中,也有一些研究员表示,“这也反映了传统研究所的弊病,下属干活,领导拿了功劳,离了干活的下属,领导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和张小平同级别的研究员 税后约20万并非12万

微信公众号文章披露,张小平在601所一年收入大概12万,而蓝箭直接开百万年薪挖人。

一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就算是公文属实,真的把张小平叫回来,也肯定开不出这样的收入。但是和张小平级别一样的研究员,不止12万,一年下来大概税前25万,税后20万左右的样子,虽然没有市场化公司高,但比爆料中的收入水平还是要高一些的。”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张小平此前所工作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中心的待遇水平,已经是航天六院系统内待遇比较高的研究所。

发文件目的是为了限制人员流失?

这位科研人员猜测,西安方面发这份文件也许还有一个目的,“领导想限制一下人员流失”。他表示,在航天系统,“管理体系非常重,主要靠指挥线,讲管理出效益,技术人员不受重视,这个也是普遍现象。”但是之前航空航天这一块儿只有国家做,没有民企,所以跳槽范围很受限。

近几年,由于商用航空航天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热点,“民营公司拉到很多风投,专业人才都在国企,所以他们疯狂来国企挖人,工资至少比研究所翻一倍,所以研究所很多人都往外跳,特别是去年到今年,跳得特别多。” 他表示,火箭发动机这一关键领域挖人的特别多。

中国航天六院院长:张小平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

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了文章所提到的张小平之前就职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他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培养人才是付出代价的,单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为大批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人点赞,更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刘志让告诉北青报记者,相比过去,研究院这两年被民营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刘院长表示,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张小平主要搞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水平是有的,但因优秀的骨干较多,所以对全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研究院也会反思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业内最新爆料及疑似张小平本人回应

在中国航天六院院长对外界回应的同时,今日芯智讯发现又有相关知情人士爆料称,“张研究员离职主要原因是与领导不合,所以被置于冷板凳,没有大活干,只能自己干点小课题。现在跳槽去蓝箭,11所的领导思路是。。。,让全所的人看到跳槽的下场。所以让下面阻止材料去告张研究员,把他弄回来。下面的人在组织材料时,为了让法院觉得张研究员有多重要,所以把张的离职跟480吨发动机失利挂上了勾。本意是加重砝码,但没想到用力过猛,反而起到了喜剧效果。给外界造成了一个副主任设计师影响整个载人航天进程的印象。”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中国航天六院及张小平本人回应

该知情人士还爆料称,“11所还干过更狠的事,是丈夫上午递交辞职申请,下午人力资源下午就勒令其在同单位的工作的妻子退职,第二天通知隔壁航天小学给他们孩子办退学。这些都是听11所的一个兄弟说的。他们所机关现在全体出动干一件事:网上删帖。”

另外,芯智讯还在某微信群中看到了疑似张小平本人在朋友圈中对此事回应的截图。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中国航天六院及张小平本人回应

张小平在朋友圈中转发航天六院11所的此前发布的材料照片,评论称:“写的很好。其实还可以补充两条:一是本人还是四种发动机最初的提出者;二是本人解决过120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是大部分系统技术的原创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发动机做得更便宜好用。但是不让你干,不让你参与一切都是零了。”

显然,从疑似张小平本人的在朋友圈中的对此事的回应来看,与前面相关人士的爆料可以说是相互印证。笔者认为该知情人士对于此次事情来龙去脉的描述可信度较高。元芳你怎么看?

百万年薪挖走张小平的蓝箭科技是何方神圣?

资料显示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蓝箭科技”)成立于2015年,它是一家专注研制独立、自主、可控液氧甲烷航天发动机及液氧甲烷火箭的民营航天企业,主营业务是商业运载火箭 。

蓝箭科技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创想天使基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在2017年更是先后完成了上市公司金风科技(002202.SZ)领投的B轮融资和浙江湖州市军民融合专项基金超2亿元的资金支持。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蓝箭科技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为公司CEO张昌武。张昌武并不是和张小平一样的技术人员,他是标准的金融圈人士。

▲蓝箭科技CEO张昌武

除了张昌武,蓝箭科技其他几位合伙人身上的科研色彩显然更浓厚。蓝箭航天董事长王建蒙,是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蓝箭科技CTO吴树范,曾在欧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是宇航系统高级工程师。

目前蓝箭科技有两个研发中心在北京和西安,还在湖州有一个智能制造基地。公司近200名员工中,从事研发的工作人员占到三分之二。

可以说,目前蓝箭科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实力的民营航天企业。对于张小平来说,离开体制内的中国航天,本身可供选择的民营航天企业就很少,而真正有实力有前景的民营航天企业更是凤毛麟角,选择蓝箭科技也并不奇怪。而蓝剑科技愿意重金挖人,也足见其对于人才的渴求。毕竟目前国内很多航天人才都还是在体制内,能跳出来的人才本身就不多。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京报、北京青年报、金融街侦探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