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紫光集团六大举措,开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传紫光集团将接手格芯成都烂尾晶圆厂-芯智讯

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称,已于当日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宣告历时20个月的债务危机,最终以破产重组的形式正式解除。如今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时逢一周年,在这段时间里,“新紫光”动作频频,通过实施六大举措,展示出全新的面貌。

举措1:大幅降债、稳健经营

在去年重组时,紫光集团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600亿的现金出资,以“现金清偿+股票抵债+留债”等多种组合方式,有效化解1500亿债务危机。

一年来,新紫光集团一直追求稳健经营,通过多种举措降低债务,以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资金管理体系重塑公司的信用和声誉。据内部人士透露,集团目前总负债已经降至500亿上下,按照其超两千亿的资产规模来看,负债率已经处于相对健康的区间。

“紫光集团的整体负债还在进一步降低”,据内部人士透露,除了多措并举优化营收表现,新紫光集团还通过战略投资方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协助融资,强化产融结合,实现整体财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举措2:梳理架构、加强管理

去年新团队接盘后,紫光集团一改之前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的粗放模式,转为理顺、盘活式的精细化管理。具体举措包括将业务梳理为8大板块,提出“大研发、大制造、大市场”的战略部署,并针对性设立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的“三总部”治理框架。其中业务总部,从发展战略、投融资、产业协同等多个角度助力下属企业稳健成长;赋能总部把各子公司急需但又缺乏足够资金和人才独立完成的产业链建设,以及部分前沿技术开发等工作进行资源整合、统一投入;管理总部主要提供财务、人力、法务、信息化等中后台的服务支持。

从全局着眼,三总部分工明确是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统筹,集中资源做事,确保有效规避各公司间重复无序的资源投入。从初步效果评判,相较于之前的老紫光集团缺乏统一管理和统筹,在研发、制造和业务上都是一盘散沙,仅仅扮演了新紫光部分“管理总部”的职能,新紫光集团在构架分布做出的改变,打破历史瓶颈,达成1+1>2的效果。

举措3:开放思维、广纳人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密度决定了企业的技术高度和业务深度。新紫光集团十分重视优秀人才的积极作用,持续从行业和社会上大举吸纳产业和技术人才,并不断优化激励机制,提升组织活力。

此外,新紫光也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管理团队建设,持续吸纳产业公司的高管在集团任职,增强集团层面对产业公司业务和技术的联结。这一做法使得内外部人才相互交流,形成良性互动,为集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视野。

举措4: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在木桶原理中,一个木桶的实际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种理念也成为新紫光全面检视整体实力、补齐短板和弱项的重要基准。据悉,在研发方面,新紫光集团不仅整体增加了研发投入,还通过组织前沿技术的专门队伍,进行核心技术的集中攻坚;在产业链布局上,通过在制造能力、封测能力等方面的投资,实现了更全面的产业链布局。目前,新紫光集团正在建设的新ICT工厂,并在多地部署了半导体的产能建设项目,这些举措放在如今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无疑能让新紫光集团拥有更安全自主的供应链生态。

举措5:产业协同实现多赢

紫光集团下属企业有200多家。作为如此体量的企业,新紫光注重内外部的协同联动,即外部链接大产业大生态、内部联结各产业公司,形成业务互为支撑、多方共赢的生态。

例如,紫光计算机的终端的设备引用了西安紫光国芯、紫光展锐、国芯晶源、紫光软件、新华三等产品和服务,实现业务的互相支撑、协同发展。再比如,新华三、紫光云与紫光展锐密切合作,在线下优化业务保障流程,保障紫光展锐数据中心的资源需求,并在线上协同开发紫光芯片云平台,在满足展锐研发业务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本增效。

举措6:探索新方向新路径

除了在成熟业务上谋篇布局,新紫光集团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如汽车电子领域,援引官网近期报道,新紫光集团正在通过组织紫光同芯、紫光芯能、紫光展锐、新华三等多家下属公司交叉联动,“强化技术协同,加强资源整合,形成更为强劲的内部合力,持续探索汽车电子产业新模式和新技术。”

一年的时间放在整个企业发展历程中,可能只是惊鸿一瞥的短暂序章,但足以校准航线、蓄力行远。通过六大举措的密集实施,新紫光集团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也引发对其下一步发展规划的更多期待。

来源:紫光集团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