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市场寒冬之下,这家中国厂商今年出货超1600万台!

不久前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今年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270万,较去年同期的560万锐减了51.6%。市场的大幅下滑,也引发了众多智能手表业内人士的关注。

目前整个可穿戴行业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并且还有不少企业退出了可穿戴行业。不过对于国内的可穿戴领域的领军企业华米科技来说,过去的2016年出现了逆势大幅增长。

近日,华米科技公布了其2016年的销售业绩。按照华米的说法,其在2016年销售逆势强劲增长,公司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超过1600万台,年销售额突破了15亿元人民币。而根据IDC的预计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10亿部,显然华米科技的这个成绩在全球可穿戴市场都是非常抢眼的。

早在2015年,由华米科技设计生产的小米手环销售量已经超过1200万只,当时依靠小米手环的销量,华米科技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公司。2015年华米科技的营收就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

华米科技的崛起

在介绍华米科技之前,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华米科技CEO黄汪。黄汪之所以将公司取名为“华米”,是因为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华为,之后他创立的每一个公司都以“华”字打头,而后来又与小米合作,这两家公司是他学习的榜样,也是他的目标所在。

1998年黄汪从华为辞职,回到合肥创立华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嵌入式Linux的研发和商业化。2009年,黄汪组建华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国第一款平板电脑智器,这比后来火爆的iPad还要早10个月。通过学习亚马逊模式,在平板电脑中加入阅读软件,加之与盛大文学合作,签下《时尚芭莎》等所有PDF版杂志,智器通过贩卖移动内容盈利,每台平板电脑能够获得利润1000元。

随着可穿戴设备逐渐兴起,在2013年1月的CES展会上,智能手表Pebble、I’m Watch、Withings,智能手环Fitbit、Jawbone等可穿戴设备厂商的产品深深地刺激了黄汪。回国后黄汪就带领团队研发智能手表Zwatch,并忍痛暂停了平板电脑智器的新版开发——要知道,当时平板电脑如日中天,而智器作为中国知名的平板电脑品牌,曾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盈利。

2013年11月,黄汪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友、小米MIUI三剑客之一的孙鹏回到合肥参观华恒,黄汪送了他一个Zwatch。当孙鹏回到北京并让雷军试戴之后,雷军第二天就派人联系黄汪,商谈合作事宜。

“Zwatch扎实的品质打动了雷军”,黄汪了解到小米未来的产品布局后,认为牵手小米是最佳合作方式,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双方便敲定了合作。

加入巨头生态链并非说起来那么轻松,特别是强势的雷军和小米,《第一财经周刊》曾援引BroadLink创始人兼CEO刘宗儒的话说,业界一流的企业通常难以跟小米达成合作,因为条款太“霸道”,比如:低质低价、低估值高占比、放弃自我品牌。

为了与小米合作,黄汪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停掉所有的平板电脑新品和智能手表新品的研发,高达数百万元的多套新模具直接作废,雪藏“智器”这个品牌,注册新公司——华米科技。

随着合作的深入,黄汪和团队惊奇地发现,在与小米这样强势的合作伙伴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华米并未失去自我,反而在相互的成全中成就了新的华米。

拥有自主权,却能最大程度地调用小米的资源,这正是华米加入小米生态链最大的动因。

2014年1月华米获得小米及顺为资本的A轮融资之后,于2014年12月完成3500万美元B轮融资,高榕资本领投,红杉、晨兴、顺为跟投。高榕和晨兴是小米早期投资方,顺为则直接是雷军系的投资机构,而红杉的投资一向是“只看赛道,不看公司”。

除了融资的便利性,华米收获的还有雷军提供的“武器库”:小米的供应链资源、品牌、外围和互联网上的合作,包括华米的物流、仓储、客服也都纳入到小米体系之内。

最直观的,就是世界一流代工厂为华米代工并给予一定的重视,这让华米避免了遭遇锤子手机等产品产能尴尬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雷军和小米的风格也在深深影响这家来自合肥的互联网公司。雷军所倡导的“极致”“All in(全力只干一件事)”成为这家公司的信条,而小米公司的扁平化结构也被华米科技借鉴。华米科技副总裁章晓军告诉记者,“华米公司也是扁平化结构,采用项目组的管理方式,没有KPI考核,公司运营围绕产品和项目进行。”

在小米的“加持”下,小米手环于2014年8月16日正式上线销售,3个月卖出100万枚,而且销售速度还在发布之后不断攀升,两个月完成第2个100万,1个月完成第3个100万,借助4月6日米粉节又在不到1个月完成第4个100万。

从华恒网络到华恒电子,再到华米科技,从网络方案设计到消费电子品牌,再到互联网运动健康大数据,华米科技紧紧跟随了互联网消费热点的三次大变革。

做到极致

尽管小米手环成为“爆品”,华米也成为小米生态链中适应最快、成长最快的企业,但章晓军并不觉得有什么秘诀,唯有“把产品做到极致”,“理解产业链,解决消费者的需求,自然可以得到发展,如果做出来的东西没有满足市场,不管是雷军还是马云马化腾都帮不了你”。

小米手环推出后最受用户欢迎的是超过30天的待机时间,这让华米团队直呼意外。

“普通手环没有把省电当做核心痛点,往往用不到一个星期就得充电,”黄汪说,“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小米手环能坚持一个月不充电,但实际上如果只使用计步功能,待机时间可以达到3个月。而且,我们是按照100天的使用标准来设计的。”

研发时,华米内部组成5个团队做电路板和软件的设计,在不同阶段进行实验,不断“砍”掉非最佳方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最终找到最省电的解决方案。

黄汪没想到的是,省电的同时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增强用户黏性:“用户使用普通手环一星期后必须充电,第一次充电后记得戴,再次充电后可能忘记戴,如此反复容易造成用户流失。”

华米希望用户24小时佩戴小米手环,这个自信也来源于手环腕带的设计。小米手环腕带采用美国康宁TPSiV材质制作,成本极高,原本用于制作奶粉勺子,无毒无害、手感润滑,能有效降低皮肤敏感造成的过敏现象。

所有的设计背后也隐藏着华米不小的野心——他们寄希望小米手环向人体ID(身份识别)转变。

“做手环之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小米手环的优势是背靠小米手机的巨大出货量,有移动电源的成功案例在先,所以手环最初定位为小米手机的配件,至少能保证一定的销量。于是我们思考哪些功能可以让手机与手环建立联系,来电提醒和计步是与手机关联紧密的功能,能使手环发挥配件角色”,黄汪说。

后来,华米开发利用手环为小米手机解锁的功能,“这意味着手环开始从手机配件向人体ID转变。”关于小米手环的这一功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雷军有一次把手环落在家,整天都很抓狂,因为手机需要密码解锁,一天要输入80多次。

除了追求产品品质的极致,黄汪对“极致”的理解还有另一层意思——把价格降到极致。

在动辄千元的智能可穿戴领域,小米手环79元的价格令业界为之震动,除了合理的设计、互联网化的销售方式和庞大的销售量,也是因为对成本的严格控制,“我们与供应链一起拆解、分析成本,包括租金、零部件、人工成本等。”

比如说电池,同一型号、同样品质的电池,小米手环的成本价只要5元,国外公司则是13元。“因为国外产品卖99美元,他们对13元的电池成本非常满意,没有动力去拆解供应商成本。”

定价79元已足够让人吃惊,但黄汪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想定价49元,但为了选择最好的材料、芯片和工艺,我们最终选择贴近成本价79元”。

即使是这样,小米手环还是盈利了。“过去一年我们都没有去算到底赚钱没有,但是今年一季度财务总监忽然跟我说,我们还有纯利,千万量级的”,这让黄汪吓了一跳。

独立发展

虽然小米手环是出自华米科技之手,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小米成就了华米科技。华米在小米的荫庇下迅速成长,在2014年就已经拿到了B轮3500万美元的融资,当时估值3亿美元(目前估值已达10亿美元)。

黄汪称,得益于此前小米手环的成功,华米目前一直都处于持续盈利的状态,“我们B轮融资的钱,到现在一分都没有花,钱反而越来越多。”不过对于小米的过分依赖,也成为了制约华米科技未来发展的一大因素。

黄汪在一次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华米来说,从团队的自我认知上来说就是一个独立的创业公司。从跟雷总、德哥的交流上来说,大家是相互认同的,华米是一个独立的创业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创业公司,我们不想把这个公司变成一个ODM公司,ODM公司这个模式会导致团队的不认同,团队做事情的方式方法跟做品牌方式方法不一样。为此,也启动了自有品牌战略。

2015年9月,华米科技就在北京发布了其自有时尚智能可穿戴品牌AMAZFIT,首批产品包括与国民女神高圆圆合作推出的“月霜”与“赤道”两款联名系列手环。不过在小米的光环下,AMAZFIT与小米手环的销量存在天壤之别,这也引发了外界的怀疑:离开小米模式,华米还能走多远?

对此黄汪表现得很冷静:一个新品牌建设,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不启动去做,永远没有第一步,就永远也实现不了。独立品牌需要持续投入、持续建设,而不是指望一夜成名。其实,在小米光环背后的华米企业,也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期,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独立。

经过一年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之后,2016年8月30日,华米科技又发布了首款自有品牌的AMAZFIT智能手表。而这一次,华米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上周华米科技宣布了其最新发售的AMAZFIT运动手表上市三个月即斩获10万支的销量。“按照这个成绩,我们可以排进全球智能手表领域的前五了。”华米科技创始人?&CEO黄汪说。

此外,华米科技与业内主流体育品牌合作推出的智能跑鞋,在2016年同样获得了超过100万双的销量。

“我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可穿戴制造商,而是一个人体数据公司”。黄汪告诉记者,可穿戴设备只是抓取运动健康数据的工具,积累了这些数据之后,华米可以将所有的用户导流到线下各个服务领域。用户可以有更多的价值,卖出硬件只是服务的第一步。

基于巨大的硬件销量,华米科技研发及运营的小米运动APP日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并且在此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运动、睡眠等数据。

据悉,华米内部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其运动及健康医疗大数据业务在2017年将全面转向基于AI技术驱动。

编辑:芯智讯-林子    部分内容来源:徽商杂志、网络资料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