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全球科技巨头英特尔以“智启未来,驱动变革”为主题,携重磅技术与战略合作伙伴亮相上海国际车展。在这场聚焦汽车智能化未来的媒体活动上,英特尔不仅发布了第二代AI增强软件定义车载SoC(SDV SoC),还与黑芝麻智能、面壁智能等本土科技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座舱、舱驾融合平台及端侧原生AI技术的落地。多位行业领袖与专家围绕AI驱动下的汽车技术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为现场观众描绘了一幅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出行图景。
英特尔汽车战略升级:发布第二代AI增强SDV SoC
英特尔院士、公司副总裁兼汽车事业部总经理Jack Weast率先登台,直指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软件定义架构转型、可持续性与可扩展性”。
“软件定义的架构是英特尔深耕数十年的领域,从数据中心到汽车,我们正在将这一经验转化为行业变革的驱动力。”Jack Weast强调。针对可持续性难题,他以英特尔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成功为例:“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曾让笔记本电脑更轻薄且续航更长;如今,同样的理念将赋能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效率提升。”而在可扩展性方面,英特尔推出的开放式芯粒平台(Chiplet)能够帮助车企实现硬件与软件的灵活兼容,显著降低开发成本。
作为战略落地的核心产品,英特尔正式发布“第二代AI增强软件定义车载SoC”。这款芯片在性能上实现跨越式突破:AI算力较前代提升10倍,每瓦CPU性能提升61%,音频处理能力翻倍。尤为重要的是,该芯片采用多制程节点芯粒架构,成为汽车行业首款支持“AI PC级体验”的车载芯片。Jack Weast宣布:“从2026年起,搭载这款芯片的车型将陆续量产,车内3A游戏、高保真影音娱乐等场景将彻底改变用户的出行体验。”
汽车AI生态合作再深化:黑芝麻智能、面壁智能成关键盟友
英特尔的汽车战略不仅依赖自身技术突破,更通过开放生态与合作模式加速创新。在此次的上海国际车展上,英特尔与两家中国科技企业黑芝麻智能和面壁智能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深化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合作。
1、舱驾融合平台:英特尔联合黑芝麻智能打造“双芯高算力”解决方案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OEM?&ODM销售事业部总经理郭威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宣布推出“舱驾融合平台”。该平台整合了英特尔第二代SDV SoC与黑芝麻智能的华山A2000、武当C1200系列芯片,支持从L2+到L4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同时提供智能座舱交互体验。
“这一平台通过一次设计适配多车型,极大简化了开发流程,”郭威表示,“英特尔与黑芝麻的协同效应将助力车企加速产品上市,并为用户创造更安全、更愉悦的出行体验。”
黑芝麻智能高级副总裁黄力则补充道:“双芯片的高算力架构不仅满足当下需求,更为未来高阶自动驾驶预留了扩展空间。”
2、端侧原生智能座舱:面壁智能与英特尔定义车载AI新范式
Jack Weast还携手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共同揭晓了双方合作的首个成果——“端侧原生智能座舱”。该方案基于面壁智能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与英特尔第二代SDV SoC及锐炫独立显卡,实现了车内语音、手势、视觉的实时交互,且无需依赖云端连接。
“端侧计算的隐私性与实时性是用户体验的核心,”李大海强调,“我们的‘小钢炮’端侧模型能够在本地处理敏感信息,避免数据上传云端,真正实现‘主动、私密、专有’的智能管家。”
Jack Weast则指出,英特尔在AI PC领域的生态优势将进一步赋能汽车场景。目前已有超过200家独立软件开发商和900个AI模型已针对车载环境优化,未来车内交互将无限接近AI PC的流畅感。
大咖对谈:AI驱动下的汽车技术爆发点与未来趋势
圆桌讨论环节,英特尔、德赛西威、面壁智能与深蓝汽车的四位高管围绕“AI如何重塑汽车创新”展开深度探讨,金句频出,直指行业未来。
1、 交互革命:从“人工智障”到“情商与智商并存”
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黄力犀利指出,早期车载AI因体验不佳被称为“人工智障”,而如今算力与隐私技术的突破正在改变这一局面。“语音交互将取代传统触控,成为车内主流。例如,用户只需说‘介绍这只兔子’,AI即可实时调取信息,让出行更富趣味。”
面壁智能李大海进一步提出“大小脑协同”理论:“辅助驾驶是‘小脑’,负责实时决策;智能座舱是‘大脑’,需理解用户情绪并提供主动服务。未来三年,两者的融合将让汽车成为用户的‘钢铁侠伙伴’。”
2、多域融合:从“多盒子”到“One Box”的终极形态
深蓝汽车智能座舱总监赵曜从车企视角指出,座舱与辅助驾驶的域控制器融合是大势所趋。“L3自动驾驶的普及将推动‘One Box’方案成为主流,成本下降后,15万-25万元的主流车型也能享受高阶智能体验。”他同时强调,实时渲染与高精度感知的结合至关重要:“用户看到的必须与车感知的一致,这需要芯片算力与AI算法的双重突破。”
黄力则从技术实现角度补充:“融合不仅是硬件集成,更需解决数据流与信号转换的延迟问题。未来,座舱与智驾的交互可能通过模型级连接实现,这对芯片厂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3、端侧智能:隐私与实时性定义用户体验
针对端侧技术的价值,李大海以面壁智能的实践为例:“端侧大模型能持续学习用户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确保隐私安全。例如,座舱可主动提醒疲劳驾驶,或根据用户健康数据调整车内环境。”赵曜对此表示认同:“深蓝汽车已通过人脸识别构建多账号体系,未来每辆车都将成为用户的‘专属智能体’。”
从芯片到生态,英特尔加速中国汽车智能化进程
近年来,英特尔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可谓步步为营。2023年,其收购自动驾驶巨头Mobileye后,迅速整合资源推出多款ADAS解决方案;2024年CES上,第一代SDV SoC的发布标志着英特尔正式进军软件定义汽车市场。此次上海车展,第二代芯片的亮相与生态合作的深化,进一步巩固了其“汽车智能化核心赋能者”的地位。
郭威在总结中强调:“英特尔将通过开放平台、开源软件与标准化架构,助力中国车企打造差异化解决方案。协作共赢的产业未来正在开启。”
展望了AI与汽车融合的广阔前景。无论是舱驾融合带来的安全升级,还是端侧智能重塑的人机交互,英特尔与合作伙伴的技术矩阵正在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正如Jack Weast所言:“最好的产品总会胜出。”在这场智能汽车的变革中,英特尔正以芯片为基石,以生态为纽带,携手中国伙伴共同驶向智慧出行的新纪元。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