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做AI算法创业的都应该看看美剧《硅谷》

这部剧其实揭露了一个事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纯粹的做软件算法都是很难生存的。

6月13日至15日,2018全球智能 新商业峰会在上海举行,峰会现场,亿欧公司创始人黄渊普发布《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称,过去一年,产业对人工智能期待值很高,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收获却很少。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AI企业亏损。

就在7月份,赛灵思宣布收购AI算法公司深鉴科技,在此之前深鉴就基于赛灵思的FPGA提供AI算法服务。

人工智能产业雷声大、雨点小,AI正遭遇商业落地之痛,是业界人士的共识。因此类似于深鉴这样被赛灵思收购,似乎是比较好的结局。

很多人会觉得做算法这样无实际产品,仅有知识产权的公司在中国确实很难生存。但在欧美这些专利保护得很好的国家应该会过得很好,但事实上在美剧《硅谷》中,发明了超牛的压缩算法的pied piper公司在获得创业大赛冠军,拿到第一轮融资和奖金之后,也不得不面临难以生存盈利的尴尬窘境。

最早主人公希望做一个原创音乐MP3的搜索引擎,不过意外的被大公司竞争对手Hooli(影射google)发现其中用来压缩的算法很牛。于是Hooli的创始人希望花1000万美金来买下这个算法,因为他看到这个算法的价值,可以用来压缩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大型文件,可以减轻网络和云服务器的传输和存储压力,而这个算法将赋能给他自己的各种应用,如搜索、视频通话等。

至于未来的VR、无人驾驶的高精地图、基因图谱数据,以及深度学习所使用的训练数据集,其数据量将指数集增长,这些数据大数据都将应用到这种压缩算法。

为了剧情继续下去,主人公为了实现创业梦想拒绝了这1000万美金,而是选择拿到天使投资人的10万美金开始创业。(貌似跟西虹市首富的剧情类似)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给自己的牛逼压缩算法寻找各种应用,他们用压缩算法做过视频通话软件(影射skype),他们甚至用压缩算法给成人视频网站来做压缩(影射Pornhub)。最后在投资人的压力下,他们甚至不得不去做一个专门给服务器做数据压缩的盒子。

然而做硬件终端违背了主人公的初衷,他最终希望的是做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而这种压缩算法使得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成为可能。(影射区块链技术)

由于融资出现问题,最终他们不得不通过发币来解决。(影射比特币)

如果忽略掉一些无意义的搞笑片段,这部剧谈到技术相关的问题时非常硬核,专门请了一位算法专家来用12页的数学公式来解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算法原理,其中还用到了香农定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追一下,这部剧演到了第五季,豆瓣评分9分以上)

这部剧其实揭露了一个事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纯粹的做软件算法都是很难生存的。

即使拥有着该领域最先进的算法,你也要做出压力巨大的决定并承担后果;

即使你的算法非常领先,也会面临竞争公司逆向破解算法的险境,与时间赛跑;

即使你得到融资,也会遇到投资方提智障要求的情况;

即使你的公司正步入正轨,也会发生被大公司莫须有的知识产权官司夺去一切的危难。

所以这些公司为了生存,被迫要自己来做芯片、模组、方案、终端产品来跟自己所有的潜在客户进行竞争。这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对其渠道、品牌、市场能力要求太高了。

算法公司自己做芯片似乎是当前国内时髦的策略,把部分算法固化到芯片中,一方面可以对自己的技术最大化的保护,同时芯片产业本身是个高壁垒的产业,似乎是个终极方案。

但是芯片本身的周期漫长,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同时需要招聘很多经验丰富的芯片设计工程师,在供应链管理、芯片产品定义、同时失去产品的灵活性等方面也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此外芯片是需要巨大的量来支撑的,除了手机、汽车等少数市场,大部分的应用都很细分,没量的芯片挣不到钱,有量的芯片竞争激烈。门槛高的知识产权壁垒等着你,门槛低的一堆企业杀价格。

因此,除非算法公司本身找到了渠道资源,或者抱到了系统厂商的大腿,不然不建议自己做芯片。

算法驱动的系统公司,在中国稀缺,但是算法本身并没有护城河。

算法公司和芯片公司也是一种既互相利用,又互相防范的关系。一方面芯片公司希望引入更多的算法公司,形成生态系统,来做系统集成;另一方面算法公司希望保留自己算法的领先优势。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开源平台对于算法公司也是一大打击。

对于算法公司来说,就算拥有非常牛逼的技术团队,但是如果缺乏足够强的商业嗅觉,能够快速的将算法产品化,快速推向市场,也可能是昙花一现。

作者:芯智讯-李坚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