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由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全球领先电子科技媒体集团ASPENCORE承办的“2020年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基础,是构筑大国竞争力的核心产品,而为了关键核心技术能够不受制于人,则更要加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特别是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之下,维护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完整,已成为各国产业布局的重要战略考量。
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镇,上海市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很早就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之一,全力以赴的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先生介绍,2019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已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17.7%,产业规模占全国22%,占全球的6%左右,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依托丰富创新资源和高端优势,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空间布局,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接受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中国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
虽然今年年初国内爆发了新冠疫情,随后在3月,全球疫情爆发,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不过,即便如此,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仍保持了逆势增长。傅新华透露,“今年1-5月份,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逆势增长38.7%。这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充分向世界证明了,上海依然是投资热土、创新高地和创业舞台。”
而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疫情之下逆势成长,则主要得益于临港新片区的带动。
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高级专员张杰介绍,自2019年8月20日挂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已累计签约各类产业项目289个,涉及总投资2528亿元,其中高科技产业项目107个,投资额1613亿元。这些堪称大手笔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国家战略需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集成电路无论在落地企业数量、投资规模,都排在首位。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翁恺宁也表示,临港新片区是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临港集团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正在围绕集成电路产品当中的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发力。而临港新片区正在建设成为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加快全产业链企业落地。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翁恺宁
翁恺宁透露,目前在芯片制造领域,总投资359亿的积塔半导体已经试生产、总投资150亿元的格科微CMOS芯片制造项目下月将正式开工;总投资350亿的图灵内存芯片项目已经签约;总投资80亿元新威半导体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研发平台项目也已经签约。相关芯片制造项目总投资将超过一千亿元。
在集成电路设备和材料领域,新晟半导体大硅片二期项目即将上马,中微蚀刻机,盛美半导体清洗设备,理想万里晖的PECVD项目,华润微光掩膜,山东天岳碳化硅材料等项目已经落地。
此外,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寒武纪、国微EDA、地平线、鲲游光电等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已经形成了集聚的态势。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级专员张杰表示,目前集成电路在新片区落地企业数占到了四分之一,投资额更是超过了一半。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级专员张杰
对于后续的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张杰初步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规模将超过两千亿。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一千亿,占上海全市的20%。
为了全力支持和保障好集成电路产业在新片区的发展,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已牵头组建了总规模达100亿元的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基金,首期50亿元;同时,管委会还参与设立了53亿元的上海超越摩尔产业基金,并制定发布了“1 4”产业政策,不仅对集成电路企业的项目建设、设备购买、研发投入给予补贴,还在企业EDA软件购买、IP购买、测试验证、流片、推广应用以及生产性用电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推动各大制造工厂项目开工建设,继续集聚各类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产业链企业,用好洋山特殊保税区,集成电路进口物料全程保税监管政策,探索研发 设计 制造 封测,全产业链保税模式,为将来张江到临港的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做出重大贡献,努力在上海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翁恺宁总结说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也表示:“我相信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一定能够建设的更好,建成更好的一体两翼,我们希望在临港新片区,能够再花十年的时间再造一个张江。”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