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企业为减少对华依赖,正加速寻找替代方案

6月11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的报道称,在欧盟准备加强审查中国商品的情况下,欧洲企业正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在美国带头与中国脱钩的背景之下,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已成为一些欧洲企业的共识,他们正在加大力度寻找替代方案。

欧盟执行委员会已经启动对中国政府补贴制造业的调查,预计将很快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欧洲议会的最新改选结果显示,极右派取得的席次明显增加,使这些对中国商品限制性措施的执行,似乎出现潜在变数。

尽管如此,根据报导显示,总部位在比利时的采购服务商龙源(Dragon Sourcing)CEO劳布(Richard Laub)指出,“目前(欧洲)的大趋势是企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虽然美国先脱钩,但欧洲国家也在加大力度寻找替代方案,他现在看到的是欧盟正在跟进这一趋势。

与美企在政策限制下积极寻找新供应商不同的是,欧企专注于减少特定领域对中国商品的过度依赖。

劳布表示,欧洲客户越来越担心他在中国的采购业务,尤其是非食品零售业的供应商,包括服装、电器到消费性电子产品、玩具等产品的供应商,中国制造的这些产品占全球消费的80%至90%。“非食品业非常、非常依赖中国”,这些类型的欧企就正在努力寻找替代方案。

冯氏集团副主席冯国纶表示,许多欧洲国家与中国合作可能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们认为,如果中国将受到影响,那么他们最好也考虑一下,自己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

冯国纶5月曾表示,客户曾向他说,“我不在乎你做什么,只要让我在中国以外的地区(采购)达到30%,甚至更多,有些人甚至表示(在采购上)想完全离开中国”。

在江苏常州经营服装和纺织品采购业务的查纳文(Naveen Jha)表示,尽管交货时间更长、成本更高,欧企从印度、孟加拉国及越南采购服装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买家感到从中国采购存在风险,如果价格还有一点空间,他们更愿意向印度采购。

汇丰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纽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由于美国买家将目光投向其他地方,欧企可望从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受惠。但即便如此,一些欧洲化学物料、制药和电子企业仍在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至于对中国的影响,产业分析师认为,各国企业“去风险化”的措施,不太可能对中国的整体出口造成太严重的打击。毕竟,中国生产基地仍具备吸引力,将使寻找新供应商的努力变得复杂,某些产品、特别是较复杂的产品,很难在其他国家采购。

编辑:芯智讯-林子

0

付费内容

查看我的付费内容